每晚十一点前
一定会睡觉
本报记者 郭亮 摄
全省文科第一名(汉语言类):胡楠
高考分数:642分
个性签名:不喜欢被“状元”,“状元”代表不了什么,自己还是自己
坐在东北师大附中的会议室里,全省文科第一名(汉语言类)、长春地区文科第一名的胡楠显得格外平静。面对记者们东一句西一句的提问,她思维缜密,回答得干净利落。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,她的平静。
高考成绩出来 不太意外
“成绩出来后,我没感到有太大意外,父母除了高兴,情绪上也没有太大波动。”胡楠说。
21日晚,胡楠与同学在网上一边聊天一边等高考成绩,22时许,胡楠得知自己考了642分,表现得非常平静。父母得知女儿取得如此高分,自然是很高兴,但没达到激动的程度,因为对胡楠的成绩很有信心。
“我的语文、数学和外语成绩还可以,惟一不太满意的就是文科综合,比平时的成绩相差20分到30分。”胡楠有些失落。
清华、北大当晚就来电话了
“大学找到我,我不感到意外,意外的是这么快就找到我了。”胡楠说起21日晚的事,还有些摸不到头绪。
胡楠得知高考成绩没多久,家里的电话就响了,打电话的人自称是清华大学的,诚挚地邀请胡楠报考清华大学。放下电话没多久,北京大学也打来电话,也希望胡楠到北京大学就读……
“我喜欢经济金融或经济管理之类的专业,而至于去哪个学校,我现在还没有想好。”胡楠说,选择学校和专业很重要,不能轻易决定。还需要和父母一同商量,之后才能做决定。胡楠本人也在网上向香港大学递交了申请。
最感谢爸爸和妈妈
“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否认,对我帮助最大的、也是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。”胡楠说,爸爸是公务员,妈妈是医生,两人平时工作都很忙,对胡楠的学习多数是“宏观”指导。
胡楠从小到大,一直都是很听话的孩子,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,对胡楠的管教相对宽松,给胡楠的空间和时间非常大,这也锻炼了胡楠的自主学习和生活能力。
“我们家庭是非常民主的,我报考学校,也要经过讨论后再做决定。”胡楠说。
23时前必须睡觉
高中的生活对一般人来说是十分痛苦的,对胡楠来说,没什么感觉。
“我从小到大,一直没有住校,也养成了我有规律的生活——就是晚上11点之前,必须睡觉。”胡楠有着严格的生活规律,每天早上6点起床洗漱,6时40分左右出发,7时10分左右到校;吃过午饭后,再坚持学习40分钟;晚自习结束后,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,之后再温习一下课程;22时30分至23时必须睡觉。
“别小看中午的40分钟学习,一天是40分钟,日积月累,这是很大的一个量,我就是这样坚持过来的。”胡楠说。
胡楠从小到大一直是尖子生。小学在解放大路小学、中学在吉林大学附属中学,高中来到东北师大附中,学习成绩无论在班级还是年级组,都是名列前茅,十分稳定。
“以前也上过课外班,那是在小学的时候,后来感觉没什么意思就不去了。”胡楠曾经上过好几个课外班,让她有些吃不消,后来就告别了课外班。
写过博 偷过菜
“我喜欢听音乐、看电影,有时候也与同学聊天、上网什么的,总之喜欢的事情很多。”胡楠说,她喜欢演讲、写作,也经常上网,开过博客,后来也上网“偷过菜”,不过很快就放弃了。她喜欢看时政、财经类的文章。
“我喜欢看书,但不经常买。”胡楠说,她看的书很多,也很广泛。她喜欢看武侠,认为每天坚持做一件事实际是在练习内功,坚决反对临阵磨枪,只有内功深厚了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“等志愿填完,我计划一次长时间的旅游,去江南,我特别喜欢传统文化。”胡楠表示。本报记者 刘中全